• 主页
  • 电脑
  • 交际
  • 美文
  • 健康
  • 人生
  • 光影
  • 经验
  • 社会
  • 情感
  • 旅行
  • 职场
  • 励志
  • 自然
  • 经典台词
  • 名人名言
  • 笑话
  • 点击返回<<人生>>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生 > 摄影:复制与社交

    摄影:复制与社交


    时间:Jan 29, 2021 来源:大众摄影 作者: 点击:133

      傅尔得

      不久前,我去看了一个街头摄影师朋友的展览,展墙上的每一张作品我都很熟,因为它们都曾于近期陆续出现在他不同平台的社交媒体账号上。装裱好的大小不一的作品,按照一种有限展墙的空间逻辑排列呈现,面对着展墙上的作品,我们谈起的却是专业相机Wi-Fi功能的话题。

      只要拥有任何社交媒体账号的人,几乎都清楚这一点,拍照固然重要,但立刻、马上将照片传到网上,则显得更为急迫,连专业摄影师也不例外。因应智能手机的发展,各大相机生产商们都纷纷添加了其产品的Wi-Fi功能。即便这样,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因为相机的笨重,而只用更方便的手机。当然不全因为手机便于携带,也不全因为其各种修图软件可以让平淡无奇的你“一秒钟变格格”,关键在于——时效,你可以立刻将照片发到社交网站上。

      因此,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摄影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学的问题。我们人类是社会性生物,与他人保持连接、寻求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感到群体归属,是建立身份认同、保持幸福感、寻求人生意义的重要途径。

      作为社交媒体的基础,摄影正是当下时代的社交语言。拿微信来说,一开始你就要为自己的头像设置一张照片,接下来,无论是聚会、旅行、运动,还是自拍、撸猫、晒娃等,如此这些巨细靡遗的日常,你都会拍照然后发到朋友圈。不得不说,我们的交流,正从文字转向照片为主。互联网科技和智能手机的发展,让摄影成了时代的媒介。没有其他媒介像摄影一样与数字文化如此交织在一起,摄影正在成为一场新时代的“全球白话文”运动的主角,定义着与全球相连接的数字影像文化。

      目前,有数十亿用户存在于全球各社交网站中,而这一数字还会继续增长,中国和美国的科技公司分摊了这块蛋糕的绝大部分。腾讯公司2020年初在其财报中披露,截至2019年12月31日,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为11.648亿。早在2016年的时候,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就对外公布:微信朋友圈的日上传图片为10亿张。专门以发布和分享照片为主的社交媒体Instagram,到目前为止有超过500亿张照片被上传其中。一个又一个庞大的数字,一而再地告诉我们:图像已跃升为一种实质上的世界语言,摄影已成为真正的社交媒介。

      在互联网时代,作为其主要内容的影像,成了承载交流信息的媒介,它无处不在地以新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认知、行为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半个世纪前的“媒介即讯息”理论,继续在当下找到了有力的案例支撑,影像正推动着社交媒体文化的发展。精彩美文life12345.com

      社交摄影已经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于是,无论我们在做什么,“拍一些可以发朋友圈的照片”都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选项。而旅行团的导游除了告诉你厕所在哪之外,还会告诉你最佳拍照点在哪。当文字逐渐成为点缀,影像成为我们发布和接受信息的主要媒介之后,看看我们受到的威胁,有科学家预测,长此以往,这将会影响人类语言中枢系统的发展,终而造成人类大脑萎缩。

      全面覆盖我们生活的影像,引起了各种担忧,如它使理性让位于娱乐,它被认为无法表达抽象的意涵或复杂的思考,而且还会让社交缩减为一种表面的没有深度交流的联系等等。先不管这些问题是否值得我们重视,还是先来看看另一个直接摆在摄影师群体面前的问题:社交媒体对摄影创作有什么影响?

      诚如本雅明曾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文中所表示的:一般而论,复制技术使得复制物脱离了传统的领域。那么如今,互联网技术正和智能手机一起,将摄影带离了艺术、新闻和纪录领域的孤岛,走向了普世的社会领域中。人们对待摄影的看法,已从以复制为核心的讨论,转移到了社交媒介和生活方式的各个层面之中。

      没有人能脱离时代而存在,在潮流和新的生活方式的强大引力下,摄影师们几乎都纷纷加入了社交媒体。但一开始,很多专业摄影师的态度是抗拒和拒绝的,比如辛迪·舍曼和南·戈尔丁。辛迪·舍曼在2016年开通了Instagram账户后,一开始并未立即将内容设置为公开,而南·戈尔丁则是在2017年年底才开通了instagram账户,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她表示了自己对社交网络的恐惧。无论就社会身份和专业影响力上来讲,她们对社交网络的种种迟疑,都有种大荧幕的老牌电影明星出来演连续剧和参加综艺的感觉。而一旦“下凡”后,她们在社交网络上也玩得很欢畅,似乎已经鼓足了勇气来直面网络的口水与赞美。特别是辛迪·舍曼,其在instagram上发表的作品,虽然也都是她的肖像,但都是经过修图软件高强度的液化和调整过的,这似乎成了一个网上行为艺术,像是辛迪·舍曼对充斥在社交媒体上的美化自拍照的一次故意矫枉过正的回应。

      因此,在一个全民拍照的时代,平庸的摄影师们或许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虽然本雅明没有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但他曾在《摄影小史》中说过的话,却可以成为我们当下的借鉴:当达盖尔成功地固定住暗箱内的影像时,画家也在此分歧点与技匠分道扬镳。

      虽然成为摄影师的专业难度提高了,但摄影这一职业的外部环境则变得更好了。首先,当然是人们图片素养的普遍提升。当每个人都在以影像来发布和接收讯息的时候,他们对其理解与思考就会越来越宽泛与深入。因此,越来越广泛的人群更能看得懂图片,更能从图片中读取到丰富的信息。其次,基于摄影所拥有的庞大群众基础,居于其行业生态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的发展,都越来越朝气蓬勃。无论是日益增多的各地摄影艺术节、双年展、博览会、画廊、独立出版社,还是近年来在伦敦、巴黎、纽约和上海等地此起彼伏的摄影书展,都让人们越来越重视摄影这一艺术媒介的地位。两年前在一次于北非西岸一个小岛的旅行中,让我惊讶的是,其博物馆都在展出一个质量上乘的摄影双年展。因此,对摄影创作者们来讲,这是一个充满着机会的时代。最后,举个例子来谈谈摄影未来性,无论是前几年在伦敦泰特現代美术馆中庭举办的独立书展offprint,还是在2020年秋季于上海莫干山艺术区举办的摄影书展上,我都看到了这些城市最有活力的年轻群体将展厅拥堵到水泄不通的热情。暂且不论究竟卖得好不好,但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谁抓住了年轻人,谁就抓住了未来。

      虽然摄影从复制时代到了社交时代,但社会永远处在变化、流动中。下一个阶段,人们将不再满足于二维的影像,而会被科技发展带入一个多维度的日益全面沉浸的增强现实世界中。因此,在转变方向的未来到来之前,摄影师们要抓住当下摄影的黄金时代。www.life12345.com & 爱生活

    关键词:

    原文地址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05 - 2011 爱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d. 爱生活 版权所有:京ICP备12036128号-3
    2.6 ms sql:3
    NO